4月5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JIPB主編劉春明博士應邀來到成都生物所,以科研工作者、學生導師、學術期刊主編的多重角色,做了題為“從科學研究到發(fā)表文章”的報告講座,并與與會者就科研活動、論文寫作和辦刊經驗進行了現場交流。會議由成都生物所農業(yè)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靜主持。
劉春明首先講述了從科研選題、文獻閱讀、實驗設計和操作到論文寫作和投稿過程中的要求、技巧和注意事項。他指出科學研究不是命題作文,要具有創(chuàng)新性、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完整的實驗記錄和可重復的實驗結果是獲取高質量研究成果的重要保障;作為導師他強調論文修改的必要性,認真對待從內容結構、語言表達到斜體字、標點符號等規(guī)范化寫作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他認為科學研究要遵循基本的科研規(guī)則,年輕學者要善于利用郵件、會議等多渠道方式來獲取最新的研究信息和有效指導,才能在學術生涯中快步成長。
JIPB是中國最早的植物生物學期刊,在期刊國際化的道路上發(fā)展很快,目前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SCI期刊之一。劉春明總結JIPB影響力不斷提升的“訣竅”:授予編委充分的學術決定權、實施嚴格的審稿和回避機制、策劃引領學科發(fā)展的熱門專刊,真正實現了專家辦刊。同時,編輯部借助國內外數據庫、會議和網站等全方位的期刊宣傳方式,采用多種網絡平臺快捷、開放、靈活出版,為作者、讀者和專家提供最佳服務。他相信只要踏踏實實按國際規(guī)范辦刊和服務,就有能力辦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助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學術地位。
本次報告為成都生物所錦江論壇系列講座之一,由科技信息情報中心、農業(yè)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和科技處聯合主辦,來自農業(yè)、微生物、兩棲爬行動物、天然藥物、生態(tài)等研究領域的我所40余名科研人員、學生和科技信息情報中心工作人員聽取了報告。
會議現場
劉春明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