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原電子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盛綱教授一行蒞臨重慶研究院進行學術交流并參觀訪問。
在院期間,劉盛綱院士作客重慶研究院“大師講壇”,作題為“On the Vavilov-Cherenkov Radiation”的學術報告。報告中,劉盛綱院士介紹了瓦維洛夫-切倫科夫輻射的早期發(fā)現和最近的研究進展,以及關于切倫科夫輻射的閾值和非閾值的一些新問題和自己的研究工作。演講最后劉盛綱院士還勉勵在座的青年科研人員大膽提問,并殷切希望他們對待科研工作務必一絲不茍,嚴謹求實。
院長袁家虎為劉盛綱院士頒發(fā)“戰(zhàn)略咨詢委員會專家”聘書,劉盛綱院士表示,希望以此次訪問為契機,推動電子科大和重慶研究院在太赫茲及更多領域的合作和交流。
隨后,劉盛綱院士一行參觀了太赫茲源實驗室和太赫茲近場實驗室,并與科研人員進行了現場交流。會上,劉盛綱院士在聽取了重慶研究院重慶研究院和智能所的介紹后,首先對重慶研究院太赫茲領域取得的進展表示了贊賞和肯定,并與重慶研究院太赫茲領域相關科研人員進行了詳細會談,商討進一步合作事宜。
劉盛綱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9年被選為IEEE Fellow,1991年被選為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是國際K.J.BUTTON獎國際獎委員會成員、IRMMW-THz等三個系列性國際會議的IOC成員, 2000年IRMMW-THz國際會議大會主席。1986-2001年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他曾任中國科協(xié)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真空電子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榮譽主任委員等。他曾在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韓國、香港及國內的多所大學任杰出客座教授或客座教授,是“物理電子學”、“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和“光學工程”等學科博士生導師。他在太赫茲科學技術、電子回旋脈塞、自由電子激光與高功率微波電子學、微波等離子體電子學等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有關理論,并進行了實驗研究,做出了國際公認的原創(chuàng)性及奠基性工作。他著書四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被國內外同行廣為引用,他30多次被特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榮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獎30余項,1999年獲陳嘉庚信息科學獎。由于在本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他于2003年榮獲國際K.J.BUTTON獎,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2008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2016年,他獲得IRMMW-THz領域的最高獎“Exceptional Service Award”。
劉盛綱院士從1991年開始就始終堅持不懈地推動我國太赫茲科學技術研究,至今已20余年。2005年他受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托組織召開的以“太赫茲(THz)科學技術”為主題的第270次香山科學會議被認為是我國太赫茲發(fā)展的里程碑。他是我國電子學會太赫茲專家委員會主任;他于2006年與國內外本領域科學家組織創(chuàng)立了深圳國際先進科學技術會議,并擔任國際委員會主席;2007年他還創(chuàng)辦了國際上第一份太赫茲專業(yè)期刊“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劉盛綱院士是上述領域我國杰出學術代表,是本領域國際國內公認的著名科學家。通過這次訪問,加深了劉盛綱院士與重慶院太赫茲領域科研人員的互相了解,促進了重慶院與電子科大在太赫茲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為下一步加強重慶院與電子科大在更廣泛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基礎。
劉盛綱院士作學術報告
頒發(fā)聘書
參觀太赫茲源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