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由成都山地所主持,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共同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青藏高原東緣地形急變帶山地生態(tài)-水文過程與山地災害互饋機制及災害風險調控”項目啟動與專家咨詢會在北京召開。專家組由孫鴻烈院士、鄭度院士、劉昌明院士、陳運泰院士、夏軍院士、黃潤秋教授、石根華教授、姚仰平教授和彭建兵教授組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劉叢強院士、地學部姚玉鵬處長、劉羽處長、張朝林處長,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教授、地球科學處段曉男處長及成都山地所副所長陳曉清研究員、科技處副處長葛永剛研究員出席會議。會議由專家組組長孫鴻烈院士主持。
劉叢強副主任代表基金委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項目在學科交叉及支撐國家需求方面的設計,強調基礎科學研究要有效滿足國家戰(zhàn)略需求,積極探索多學科的交叉,希望通過5年的努力產出重大原創(chuàng)性科技成果。王穎感謝基金委對中科院和項目組的支持,并表示中科院將從科研團隊、科技平臺等方面給予項目組全力支持,同時希望項目組做好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工作,產出重大基礎性創(chuàng)新成果,促進我國重大山地災害防范能力的整體提升。
項目負責人崔鵬院士詳細介紹了項目的總體設計、研究目標與總體實施方案。項目組成員王根緒研究員、蘇立君研究員、何思明研究員、徐夢珍研究員分別就“地形急變帶生態(tài)—水文過程對巖土水力性質的影響及分異規(guī)律”、“大梯度環(huán)境下坡面巖土體物理學性質與災變條件空間格局”、“高位能巖土體超強運動與大規(guī)模山地災害鏈生機制”和“大規(guī)模災害風險評估及綜合調控原理和模式”等匯報了各課題的研究目標、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內容、具體實施方案,并就可能遇到的難題聽取專家的指導意見。
與會專家在聽取匯報的基礎上,對項目組聚焦青藏高原東緣地形急變帶大規(guī)模山地災害防災減災的基礎性前沿科學問題,開展大環(huán)境梯度、高位能條件下大規(guī)模山地災害的發(fā)育-形成-運動-風險評估與綜合調控研究給予高度肯定與認可,并結合項目和各課題的科學目標、實施方案及工作計劃等開展了深入討論,針對課題如何更好的銜接、關鍵科學問題如何解決與突破、實施方案優(yōu)化與細化等提出了意見建議。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希望項目組緊抓關鍵科學問題,深入貫徹全鏈條的研究思路,探索生態(tài)、水文與災害學科融合,突破重大災害減災理論與技術,提升我國山地災害防災減災能力,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
會后,項目組開展專題研討,就如何落實專家咨詢建議進行深入討論和具體部署。通過此次專家咨詢,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xiàn)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端。
孫鴻烈院士主持會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劉叢強院士講話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王穎副局長講話
項目負責人崔鵬院士介紹項目總體情況
王根緒研究員介紹課題一情況
鄭度院士作咨詢
陳運泰院士作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