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至7日,成都山地所組織30名2018級博士研究生和9名國際留學生赴四川省青川唐家河“山地科學教學科研基地”開展課程實習。此次實習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數(shù)字精品課程“山地科學概論”的實踐部分,課程實習聘請了張文敬研究員、謝洪研究員為研究生沿途講解指導。
實習期間,研究生們沿途觀察了從成都平原逐步過渡到丘陵的地貌,觀察了平武縣魏壩附近、寶靈寺水電站等地的滑坡、泥石流現(xiàn)象,聆聽了兩位專家講解岷山山系龍門山斷裂帶及摩天嶺南麓地質地貌與涪江水系特征,觀察了沿途的滑坡、泥石流及山洪發(fā)育形成的地質條件及危害。在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楊艷老師的帶領下了解了唐家河的豐富的植物、生物種類及分布情況。
在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內,研究生們在保護區(qū)楊艷、張晶、楊松三位老師的帶領下,了解了唐家河的豐富的植物、生物種類及分布情況,并沿水淋溝游步道、陰平古道-摩天嶺游步道觀摩了摩天嶺南麓的地貌特征、流水侵蝕、泥石流溝、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貌景觀,聽取了張文敬、謝洪兩位專家對唐家河典型的流水侵蝕地貌和關門石滑坡的講解,了解了這些特殊地貌的成因及有關災害治理方法等,詳細記錄保護區(qū)內地質、植被、土壤、巖石、野生動物分布、生態(tài)系統(tǒng)群落等特征。
返回途中,大家還應邀參觀了西南科技大學污水處理廠和固體廢物處理工程實驗室。
此次科考實習是成都山地所和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簽署共建“唐家河山地科學教學科研基地”協(xié)議后的首次科考實習,得到了保護區(qū)管理處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根據(jù)山地科學學科特色并結合研究生專業(yè)基礎課程要求,成都山地所已經(jīng)連續(xù)12年開展野外科考實習活動,并在今年新開辟了唐家河科考實習路線。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資源富集、地質地貌景觀獨特、歷史遺跡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7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珙桐、紅豆杉等1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護區(qū)內野生動物遇見率極高,也有大草坪、大尖包等古冰川遺跡和陰平古道、古蜀文化、軍橋等人文歷史遺跡。優(yōu)越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加之長期開展科普研究工作的基礎使得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成為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科研教學實習基地。
謝洪研究員沿途講解
張文敬研究員沿途講解